电话:029-89319874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工业园区高新教育
邮箱:732554675@qq.com

高新教育告诉你钢琴演奏中肩、臂、肘的技巧训练与声音探究

高新教育告诉你钢琴演奏中肩、臂、肘的技巧训练与声音探究

来源:陕西西安高新艺术培训学校   发布时间: 2017-06-19 10:22:22    浏览量: 86897
一、 肩、臂、肘在弹奏中的状态

1、肩的生理结构和在弹奏中的状态

      通俗地讲,肩即上身胸部与大臂连接的部位。肩的骨骼由肩胛骨组成,它们各自独立, 互不相连,只有锁骨与胸骨活动性地连在一起。而肩关节就是指大臂肱骨顶端的半圆形小头,由于它的存在,肩关节就成为人体活动最自由的关节,而肩部在弹奏钢琴的意义上就是肩关节。

       肩关节在通常状态下是被动的,不主动做动作也不妨碍肘关节的动作,它保持完全的自如和随意。所谓“重量弹奏法”的“重量”多起源于肩部,这些“重量”经肩关节的调节、分配,使力量准确及时地传递出去,所以肩关节是输送“重量”,调节弹奏力度的一个重要部位。



2、臂的生理结构和在弹奏中的状态


       臂的概念首先是指大臂和小臂。大臂即肩关节以下、肘关节以上的那部分。大臂与肩是连在一体的,它的骨骼只有一块,即肱骨,其上端是半圆型小头的肩关节,下端呈圆柱体。

       大臂本身是不能做动作的,只能在肩关节和肘关节的作用下才能活动。在与肩关节的关系上,通常和肩部一样,是不主动做动作的,就像人行走时,手臂是自然下垂的,而垂下的大臂重量(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重量”的一部分)主要由肘关节控制而动,经肘部的调节,或全部、或部分、或猛烈、或徐缓地经小臂、腕部、手指作用于琴键。

      小臂则是指腕部以上、肘部以下那部分。小臂由桡骨和尺骨两块骨骼组成。桡骨可以自己为轴心作回转动作,也可以围
绕着尺骨作回转动作。桡骨与腕骨连接一起,因而手部的转动动作实际是小臂的两块骨骼在作用。

       小臂和大臂一样,一般不主动做弹奏动作,主要受控于肘关节和腕关节,它通常靠肘部托起,并于腕和键盘同处于一个水平面,小臂在被肘关节抬起时,它的肌肉、神经、都要感到十分平静、自然,它非常顺从地受肘关节控制。小臂承载来自大臂的重量,由肘部把重量传递小臂,通过手腕而抵达指尖。

       此外,小臂内侧的桡骨使它自身有一种能左右转动的作用,这一作用就使小臂为手指作转指、跨指动作时,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使手指能随时处于最佳位置去发挥作用。
3、肘的生理结构和在弹奏中的状态

       肘部即肘关节,是指大臂与小臂相连接的部位。肘关节位于尺骨上端与肱骨下端相接的地方,相接处的尺骨顶端似一鹰嘴窝,肱骨下端似一鹰嘴,这两部分正好嵌合,形成极有滑动感和柔韧感的肘关节。肘关节的通常状态与肩关节有所不同,它往往是主动的,它要经常地将小臂抬起、并稍加控制、使其与键盘处于同一平面或微微高于键盘的高度。

       它抬起、控制小臂时是极其自然的,不能有丝毫的僵硬。在弹奏中,肘关节的活动远远多于肩关节。肘关节要控制小臂抬起落下以及抬起的高度、落下的速度,在左右移动的快速音阶和琶音时,要靠肘关节去控制小臂左右移动,并及时调整手腕、调整手在键盘上的位置,为手提供一个方便、舒服的动作环境和动作位置。

       肘关节更多的时候是将整只胳膊的重量依据音乐的需要,将全部或部分手臂重量,经手腕、手指端注入琴键。


二 肩、臂、肘与声音

1、肩、臂、肘三位一体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无一处不是“肩——臂——肘——腕——指”五点一线,浑然一体,合一而动的结果。其中有一个环节控
制不合理,有一个部位的技术运用不到位都将影响良好声音的发出。“指、掌、腕”如果是发音的前沿阵地,那么,“肩、臂、肘”就是它们有力的后方援军,这个后方援军将提供钢琴演奏最实质性的物资——重量,下垂手臂的重量就是所谓
“重量弹奏法”中经常发生作用的那部分重力之一。

        从肩开始的肩关节、大臂小臂、肘关节,这三部分是合为一体的,在弹奏中有的是积极主动的地做弹奏动作(比如肘关节),有的则是被动的多以“支持”、“配合”的形式做弹奏动作(比如大小臂及肩关节)。不管是哪种动作状态,它们在弹奏中都将起重要的作用。肩、臂、肘三位一体的完美统一和结合,才能使弹奏的所有动作更合理、更有效,弹奏出的声音更符合人的需要。

2、肩、臂、肘的“统一动作”与声音


       在弹奏每一组音或每一个乐句时,需要来自肩部的重量补充,重量补充的多少,都是由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所决定,它要随着乐句力度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旋律的变化,重量补充越敏锐,演奏就越能丰满而鲜明。

       音乐中由于力度的变化是连续不断的,通常需要提供重量补充的就是把较大的乐句或片段以肩为轴自上而下统一起来进行弹奏,甚至在弹奏单个音时,也常会用上大臂的力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将手臂的重量全部“放入”键盘,而不要将重量淤塞于手臂、手腕的某个部位,手臂的的重量或多或少都能通过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键,弹奏出或丰满醇厚或清新悦耳的声音。

       对于断奏来说,统一动作的作用与连奏是一样的,进行断奏练习时,也要将肩部的力量传递给大臂,再经肘关节抬起小臂,或强或弱的进行弹奏。在音阶的弹奏中,统一动作的作用尤为明显。

       各个音区的音阶都是以长句或短句的形式存在于音乐进行中,如果在弹奏时因音域的扩展而不断重新配置新的弹奏动作,会破坏音阶或长乐句声音的均匀和统一,所以在音阶或大的乐句时,只有用一个大幅度的统一动作,使音阶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整体,才有可能达到均匀和良好的音响。

       来自肩部的重量必须随音乐的变化做细微的处理,不能以僵硬不动的肘、臂进行,而应使肘、臂始终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中,这样才能准确、敏锐地调节来自肩部的力量,使肩部的力量畅通无阻地传递下来。因此肩的状态永远是自如、随意、下沉的感觉。

       当然在实际弹奏中,特别是在强奏时,肩部也会有瞬间的高度集中、高度凝聚的时刻,只不过这个瞬间极为短促,极为迅捷,像“闪电”一样将力量传递给大臂再由肘部调节做出新的弹奏动作。“闪电”之后,肩部即刻要恢复自如、随意的常态。

       由于钢琴无法使一个音真正延续、保持或增强,所以钢琴演奏中真正的连贯和通畅是很困难的。大臂可以说是力量通向指尖的一个发力源,对发力源的有效控制,才能使指、腕、臂融为一体,使音的连奏达到新的层次。此时的发力就意味着一种高度集中的放松状态,是一种以放松为基础的振动,这种振动需要肩、臂、肘动作的统一、需要全身的协调,以达到在极短瞬间发出极大力量,大臂的用力,正是这种外表放松,实质是内含在极短时间内所蓄发的爆发力。

       比如朱践耳作曲,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翻身的日子》,其中多处远距离的八度和和弦都是在大臂挥动的一个大的统一动作下,完成许多快速句子和强力度和弦进行的弹奏动作,使得声音宏伟、欢腾,身体各部分又无丝毫紧张和费力之感,这就是妙用肩、臂、肘统一动作的良好结果。

       大臂的作用可以说贯穿钢琴演奏的始终。大臂作为强大的发力源,其发力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是否能把直接的、贯通的发力方式传递给指尖。作为对肩、臂、肘直至指尖的操纵,是以两种统一的动作方式为基础的,一是连绵不断的、均匀持续的缓慢内劲;

       二是刚柔并齐的、瞬间爆发的强悍外劲。前者发力速度慢,“推”、“压”的内劲足,声音则趋于深沉或柔美;后者发力速度快,“振动”、和“凝聚”的外力强,声音则趋于果断和猛烈。不管发出哪种声音,均包含着肩、臂、肘的协调统一,缺一不可。

       弹奏中的统一动作,均有一个承接和传递重量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肘关节,肘关节经常地承接来自肩部的力量,再根据音乐的需要,将力量全部或部分地传递给小臂,伴随着音乐的变化,肘关节在不断地将大臂重量进行调整,而肘关节本身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紧张、僵硬,尤其在小臂做远距离移动或强奏时,都应让小臂自如、舒畅地沿着一个抛物线“飞”过去,而强奏瞬间的集中、凝聚、也要在发力的同时消散,不能有半点紧张和僵硬。否则发出的声音会显得很生涩。

       音乐的分句是经常出现的,尤其是“大呼吸”的句子,手往往要从琴键上抬起,这时肘关节就要做向上抬起的动作,动作方向应是直接向上的一个统一动作,这时肘部会略微向外再向上,这样肘部会很松弛地提起小臂,而小臂的肌肉、神经都要感到十分平静自然,它要随着肘关节的控制而做完相应的分句动作。

       小臂始终要顺从肘关节的控制,它要靠肘关节的带动,发挥小臂的自然重量去进行各种力度的弹奏。小臂在与腕关节的关系上,丝毫不妨碍腕关节的活动,反而要提供最大方便、最有利的位置和最佳的状态。
    
       小臂的动作方式也是利用肩、臂的统一动作,将它自身的自然重量,经手腕的调节,积极、主动地传递给指端、作用于琴键,以发出所需的声音。

       统一”包含着对个体动作的组织、包含着肩、臂、肘的有机结合,使它们服从于一个大的动作,自上而下输送着弹奏所需的能源。所以统一动作的使用使肩、臂、肘发挥出了它们应有的作用,尤其在现代钢琴演奏中,各种音乐因素的出现,使得弹奏技巧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此对“统一动作”的理解和认识就显得更重要了。

3、肩、臂、肘的“配合动作”与声音

       在钢琴弹奏中,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肩、臂、肘在弹奏中的动作更以相互统一和相互配合为主,去完成每一次发音。如果说“肩、臂、肘的统一动作完全取决于乐句的划分,适用于任何速度和任何一种触键方法的话,那麽肩、臂、肘的配合动作则完全由动作的机械性特点所制约。这种动作的任务是配合键盘各个不同的音区,寻求手指弹奏时最恰当的状态。

    “配合动作”单从表面上看,是指人身体外部的一些动作的联系。比如在弹奏音阶、特别是琶音等类似的进行时,手位
移动的主要责任在手腕,肘部起协调、配合的作用,既要防止肘部消极、不配合、而使手腕被动显得“别扭”的状态,又要
防止肘部代替腕部的职责,至使腕部不主动移动、而肘部却拐动的非常明显,所以肘部在此的配合动作就很重要了。

       再如手臂的配合动作能调整重量的差异,这种重量差异的存在,是由手指的长短不一而造成的,在均匀地重复一个分解和弦时,手臂以相同的纵向动作起着调节和配合动作,即弹奏开始时向下、结束时向上,会使短小的拇指和小指接近键盘,同时减轻了拇指和小指的工作量,使声音均匀而不费力。

      手臂和肘部在回转时也有助于调整力量的差异,当四五指弹奏时,臂、肘经常以外转来减弱手臂的配合动作, 当一二指弹奏时,就以内转来减弱手臂的配合动作。配合动作时刻在调整着发音的效果,即使在最简单的华彩乐段中都可能要求复杂的配合动作。

       大臂做有力的纵向动作,小臂做外转配合,腕部随小臂做顺从动作,肘关节稍弯曲即可。与这些动作同时,手指则进行独立不倚的快速跑动,每个单项动作的大小,随着每个和弦而发生变化,因为主和弦、四六和弦、七和弦等,对重量补充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做好这些配合动作,才能使手指最终发出自然的声音。

       在弹奏过程中我们随时都进行配合动作。手指之间,手指与腕、肘、臂、肩之间等,不管哪一种配合动作,其前提是:手臂是自由的。手臂不受拘束,就能产生最敏捷的配合,使手指几乎不被察觉地进入弹奏状态,与此同时才能获得人们所需要的良好声音。

在线客服
服务电话
029-89319874
17629151549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