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9319874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啤酒路一号
邮箱:732554675@qq.com

挖藕人赶海者……16位艺术家笔下的浙江人 谁能打动你

挖藕人赶海者……16位艺术家笔下的浙江人 谁能打动你

来源:陕西西安高新艺术学校   发布时间: 2017-09-12 18:11:01    浏览量: 6924
乡村医生、护路工人、海岛渔民、消防战士……这些来自浙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神采奕奕的"浙江人"串连成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9月12日,旨在全面反映当代浙江人精神风貌、道德信念的"浙江人--浙江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作为省委宣传部"喜迎十九大汇报项目",浙江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等主办单位,精心组织了16位代表当代浙江美术界主流群体及发展方向的中青年艺术家,以"浙江人"为创作主题,集中创作了一批兼具艺术性、思想性与时代性的优秀美术作品。
"对于拿着画笔的我,如何反映新时期农民的不同,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传达出这一人群的特征,又能够代表这一地区,这一时期。随着采风的深入,许多直接的问题摆在眼前。"画家彭剑在社区活动室歇脚时,很偶然的机会看到几个老人,午后的烈阳投进了活动室的大门,照在有些反光的地面上,屋里的清凉与屋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反光投在老人们的身上,他们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真实。展出的《乡村老干部》反应的便是四个老人坐在一起,平静而真实。
为人民教师画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实生活,是画家任志忠8年前就曾萌生的想法,而后时断时续地至今完成了4幅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主角从幼教教师到大学教师,涵盖了教育的各个层级。他想在绘画作品中凝固她们最真实而美好的瞬间,让他们的艺术形象以率真、自然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其中《钢琴课》这幅作品里的人物,就是一位中学的音乐教师。在国家越来越强调教育必须重视综合素质和人文引导的今天,美术、音乐和欣赏课已经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程。如何以视觉的画面营造出音乐的旋律?那就是画面色调和构成节奏。画面中的女教师弹着舒缓的曲子,因此灰绿调子与画面气氛极床融洽。
国画《消防战士》 袁进华 作
浙江画院画师袁进华创作的《消防战士》,画面中的战士似城墙般平铺横向站立,把众生的风火灾难阻燃危险之外,酣畅淋漓描绘消防战士--防火帽与防火鞋,则用了非常纯粹的明黄色色系,大笔触勾勒出装备结构,鲜艳夺目消防红色笼罩着他们手的斧头、电锯、灭火管筒……消防战士坚定刚毅的性格,威武庄严身手不凡的身影,尽显其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周刚和学生们,前往五水共治的最前线--浙江浦江县、缙云县、苍南县、仙居县,去画那里五水共治后的青山绿水,和驻守在绿水青山间的治水人。在仙居画治水人王国飞、王丽华、潘康华、许子兵、俞金丽、吕灵钊,他们的形象至今让人难忘。在苍南画治水人兰文艺、叶高仁、吴海龙、黄广县、王传玺、章美华,一个个感人的形象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在苍南县莒溪镇画河长吴海龙时,周刚明显的从他的脸上看出他一天劳作的疲惫,周刚请他坐下,靠在厚实的门板上,手扶他的劳动工具。但不善言谈的吴海龙,还是努力克服疲惫,尽量让自己坐直坐正。吴海龙说:"我是镇长,我的形象代表的是莒溪镇的形象,不能给我们镇里的百姓丢人。"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浙江画院画师罗小珊期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图像和文化记录。看她笔下的《畲山风》,便以畲族人民独有的服装、装扮与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为基础,以畲族三月三的节日活动为突破口,用彩墨意笔人物画的技法,打破时空界限,艺术性地呈现了三月三活动的大场面,以及有畲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和畲族姑娘的欢迎手势以及祭祀场景。
"我力图艺术地表现畲族的历史传统、民俗风情、人文特色、和当代风貌。"罗小珊说,这幅作品取舞蹈动作为前景,以各种民族性的活动为背景,在表现畲乡风情与畲民特色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畲族人民勤劳质朴、重情重义、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追求。
国画《畲山风》 罗小珊 作
除了大幅创作《畲山风》,罗小珊还创作了四幅四条屏作品,尺幅是八尺对开,画的是畲族女子。"采风中,畲族姑娘勤劳善良,美丽动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罗小珊说,这四条屏作品与《畲山风》大创作互相补充,构成了她的畲族民族风情创作系列作品。
在浙江画院画师池沙鸿印象里,儿时杭州城河流纵横,到处有池塘水井,城外湿地无边,更是大运河的起点。"所以,我一直自忖是个水乡人。"池沙鸿只想,如果把许多水乡人临水而居,房前屋后的日常生活细节做成画面,又会有另一番情景?
以此为出发点,池沙鸿最后选定我觉得可以涵盖很多意向的"运河人家流水中""运河拖船""乌篷船""网船会""挖藕人""采菱"等六个场面入画--池沙鸿淡化惯用浓墨勾勒,沿用浅绛置色,在淡墨浅绛中努力强化劳动者形象的厚重感。为此,一方面保持写实风,另一方面在其中几幅画上用了较为强烈的透视,减弱平面趣味,增加现实视觉效果。
在东海之滨浙江温岭,有一群常年以"讨"海为生的女人。她们头戴斗笠、腰垮竹箩、手拿泥锹、身着彩衣、脚缠丝带,潮退而作,潮涨而归。直到潮水即将上涨时才返回岸上,换得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画家林贤眼里,赶海女形象憨厚朴实,生活虽艰辛但心境乐观坦然。日晒雨淋、饱经风霜的脸和布满额上的皱纹充满着美的冲击力。特别是《赶海归来》时提着盛满海产品的箩筐快乐上岸的画面,尤其具有震撼力。
油画《浙江渔民之一》 杨参军 作
人间四月天,杭州已是春色葱茏。追赶着春天的脚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参军,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有"浪舞白沙,海钓乐园"美誉的舟山市白沙岛。无心多看一眼风光的杨参军,一直忙着寻找心中的《浙江渔民》系列作品人物--第一位模特是房东的老爸,一位饱经海风的老渔民,棕红的肤色,浓眉阔鼻,神情自诺。杨参军顺手在门口捡一条渔网摆放在老人身后,并让老人手握船橹,杨参军将笔触在他凹凸起伏的脸上自由挥写。嗨!真是活脱一个船老大的形象。
"我觉得医生的存在是因为疾病,所以他们和病人二者关系密切,在一组描绘护士和缠绕绷带的病人,我以系列呼应的方式将他们展现,而并非只是对白衣天使的简单描绘。"画家赵舒燕的《医与患》系列讲述了在医生这个特殊身份的人群中,医生的一袭白衣象征着治愈、纯洁、高尚。不论的绘画对象是什么,都需要保持一种思考和专业的匠人精神,这需要对身处的时代、周围以及对自身的敏感体会。
为时代画像,为人民创作。从繁华钱塘到边远海岛,浙江美术家们聚焦于工作、生活在大浙江地域内的个体人物,并从人物身上提取丰富多彩的闪光点进行创作,从而摹写出浙江精神的群体形象。省美协秘书长骆显跃说,展出的近百幅作品从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三个艺术视角,热情讴歌了新时代浙江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人民的幸福感。
在线客服
服务电话
029-89319874
156 6473 2086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