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9319874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啤酒路一号
邮箱:732554675@qq.com

雕塑大咖隋建国如何看待旅英艺术家奚建军的绘画作品?

雕塑大咖隋建国如何看待旅英艺术家奚建军的绘画作品?

来源:陕西西安高新艺术学校   发布时间: 2017-08-14 10:06:36    浏览量: 77395

奚建军将绘画研究作为他进一步深入欧洲文化、历史、地缘政治的出发点,这应该是一位保守党员为之开拓落实的基础工作。展览只是他以图像考察作为出发点,试图在一种新的结构关系中找寻一直困扰他的文化纠结。尽管想要摆脱这种创作困境,未必是肖像艺术所能涵盖的。但这里面肯定会有一种描绘的编码存在于艺术史写作的逻辑之中。根植于找寻这样的上下文关系,也许会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可能的线索。这也是艺术家为什么会突然平静下来为自己设定出另一种田野调查。

奚建军,《最后的晚餐》,纸上绘画 ,26x18cm ,2017

当然,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肖像文本绝非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的某种考量,艺术家仍会通过这样的媒介,去涉及充斥在他生活中事关地缘政治、权力话语的实际命题。我想正是如此,奚建军这批关于欧洲肖像历史的创作文本,兴许会为人们提供一种位列于世界全球化之中关于欧洲的不同观察角度。事实上于今日,我们对西方的认识大都还非常表面地逗留在自现代主义以来欧洲为中国人的艺术实践提供的究竟是什么?这是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当然我们也同时会提问,展览中艺术家提供的肖像画究竟为这次交流提供了怎样的文化密码。——俞可

▲ 奚建军“流变的记忆”展览现场:英国厅,艺琅国际

将“传统”铜板肖像符号化

“铜版肖像画是源自欧洲的传统,真正的摄影出现之前欧洲诸多书籍都是铜版画插图。关于能否从铜版画中梳理出奚建军对于用肖像建立起历史的线索,能否找到自己的角度,估计且得做一阵子尝试。

▲ 俞可与隋建国在展厅内讨论

艺术的探索充满艰辛,其中有两个方式:一是系统地去找;另一则是偶然碰上谁就算谁。

要是碰上谁就算谁,艺术家的“自我”就会成为特别重要的部分。奚建军已找到一种方法,就是用彩笔或画笔勾勒出覆盖画面的彩条。这个素材的介入是艺术家对自我存在的一种表达。利用现成的铜版画肖像,用一种符号化的介入或覆盖是一种个人化的方式。

▲ 奚建军,《另一道风景(约克城堡 )》,布面油画 丙烯, 159x112cm,2017

▲ 奚建军,《另一道风景》,布面油画 丙烯, 159x112cm,2017

奚建军的彩条介入是艺术家将普通的肖像符号化的一种宣告。彩条覆盖就和盖章一样,当彩条覆盖其上,这个肖像即被选中。当然,彩条不是文字记载,可能仅仅是艺术家的本能表达。就像是铜版本身的纹路那样,在上面覆一层纹样,时间的积淀就被提示出来。一旦经过彩条介入,符号化即刻变现。奚建军将古代形象变成了今天的符号。

▲ 奚建军,《终战者》,纸上绘画,42x29cm,2017

▲ 奚建军,《铜版皇家人物》,纸本30x20cm,2017

他也讲到这些肖像都来自英国贵族,只有贵族有这样的习惯和传承,在重大的时间节点会找人来订制他的铜版肖像。穷人没有肖像留下来作为历史的依据。人必然是到了一定级别才有这种可能性。这种肖像画往往是从角度、取景和刻画方式都能特别突出被表现对象的一种方式,肖像画意味着的是身份和权力,只有这类人才有可能把肖像流传下去。

▲ 奚建军,《约克城堡毛》,纸上绘画,26x18cm,2017

其中有一幅纸本作品是古代铜版画上又叠加一张人民币。人民币是铜版画的方法,也可能是合金版的,但是制作方法及刻版都是严格按照铜版的规格来刻的。这两种铜版的叠加饶富趣味。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忘记人民币作为铜版的角色,只是将它当作货币符号来看。

奚建军正在实验当中,纸本居中呈放射状的彩条绘本构思蛮好。在我看来。居中呈放射状的画法比斜状彩条更富有张力。

奚建军有一张画把原来铜板的纸本作品里的三维空间,用彩条给它转换成一个平面,可能没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

▲ 奚建军“流变的记忆”展览现场:中国厅,艺琅国际

无论在哪片海都是在游泳

“当中国人看到奚建军的纸上作品时,会觉得分明是西方人拿他们自己的图像、形象、文本说事,就像中国人用中国传统的形象一样。恰恰相反,奚建军虽然来自中国,但他不想拿中国的文本、形象说事,更不想要中国特色,他想要表达的是自我,即个体。跳到哪片海就在哪片海游泳。你不能说我跳到大西洋却只会太平洋的姿势。我是个个体,到哪片海都照样游泳。中国艺术家也可以无需强调中国特色。”

▲ 奚建军,《另一道风景(希夫尔德 )》,综合材料,159x112cm,2017

▲ 奚建军,《戴维德》,155x118cm,综合材料,2017

▲ 奚建军,《天方夜谭》,155x118cm,综合材料 ,2017

形象的符号与符号的形象

我对奚建军早期作品有所了解,最早他在北大做“三七二十一”时候,我也在现场。他早期的行为多一些。今年为了配合展览他创作了一系列纸本作品,我的出发点及视角关注,从他今天他所使用的这些肖像,联想到艺术家在英国的生活,包括他作为外来者介入到欧洲内部所兴起的波澜。

是不是纸本并不重要,奚建军遇到纸本就用纸本。就像是国会大厦的建筑模型,这个建筑模型能让人联想到奚建军前些年在东京画廊做的航空母舰。而且我记得奚建军好多年前作为行为艺术的对象,总是选择经典的作品,典型的地点、典型的环境,甚至典型的作品。

▲ 奚建军,《像女王凯瑟琳的哥伦小姐》,纸上绘画 ,25x16cm ,2017

奚建军的幸运在于他一直很平和地坚持。他做了几十年的行为和装置,今年又创作出一批纸本作品。他找到了一种方法就是重新使用铜版画原作,而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印刷品。像做艺术品一样重新面对铜版画,像滤镜那样过出滤符号。一开始他有可能跟玩似的,这样画画那样弄弄,自己觉得有意思就越弄越多。最后会去专门寻找铜版画也不足为奇。听说他最近回到英国开始大规模探寻铜版画出处,这应该是进入了状态。

奚建军,《基督上升》,纸上绘画 , 37x26cm, 2017

如何消费或生产符号?

“艺术说到底也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和形象、符号有关;一种是和媒介、材质有关。虽然都是造型,一种围绕形象和符号;一种围绕材质和媒介。所有抽象、没有形象的艺术,不管是平面还是立体都跟媒介和材料本身有着关系。

悖谬的是,全部的艺术最后还都是归为符号。

创作本身就是个实验过程。艺术家一般不愿意不停地复制,生命本身就是一次次寻找和实验。我曾做过《衣钵》,就是把衣服的形象转化成符号的过程,对此我深有体会。关于形象是如何变成符号,对雕塑家来说,用雕塑再做一遍,再做一遍,我是做了六遍,才最终从形象转变成符号。这跟绘画不太一样,绘画不一定强调那种纪念碑性质。其实所谓的符号化就是普通形象被反复锤炼后便具有了纪念碑性质。符号化本身很重要,是艺术的基本手法。外表千变万化,内核大概就隶属于这种永恒却不易捕捉的东西。

▲ 俞可与隋建国在展厅内讨论

只有上升到符号这个层面,所有的文化含义才会被彻底消费;反复被使用成为符号之后,形象才会永恒。反复锤炼才能将形象变成符号,这是我在做《中山装》和《恐龙》时的感悟,做来做去最终有一个东西出来,符号性便一下子实现。各种细节最后都会消失,消失不掉的细节就不是细节,而是符号本身,最后剩下的便是符号。

有人经常问我你怎么老说普遍性,你的普遍性是指什么?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他说的便是我所强调的普遍性。

爱因斯坦大意是说:“在宇宙、科学当中,凡是伟大的事物都是单纯的,没太多花哨的变化。”

有关艺术家

艺术家奚建军

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现生活工作于伦敦和北京,旅英当代艺术家,现任英国西敏市华人保守党理事,英国华人艺术协会主席。其作品形式涵盖行为、装置、雕塑及绘画。在英国泰特美术馆、柏林艺术宫、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瑞典马尔默当代美术馆和上海证大美术馆、牛津当代美术馆等20多个国家的美术馆和专业艺术机构做过个展和群展,作品被收藏于中国民生银行美术馆、澳洲悉尼白兔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欧美个人及专业艺术机构。

在线客服
服务电话
029-89319874
156 6473 2086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