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9319874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啤酒路一号
邮箱:732554675@qq.com

尽享爱丁堡:盛夏艺术时光

尽享爱丁堡:盛夏艺术时光

来源:陕西西安高新艺术学校   发布时间: 2017-08-02 11:05:14    浏览量: 80383

八月又到来了,这也是一年一度的爱丁堡艺术时节!

无论您是在英国生活学习还是仅仅短暂观光,相信都会耳闻目睹世界闻名的“爱丁堡艺术节”这座北方之都平时人口不足50万。

但一进入八月就会立刻翻倍,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游客和艺术家会吧城市的每个边边角角都堵得滴水不漏,而艺术节期间这里的生活成本也会瞬时大涨,食宿贵到令人咋舌,比如平时快捷酒店的双人标准间要价一般是70-80英镑,而在艺术节期间就会暴涨到300英镑以上,因此许多人只好选择住在远郊,而囊中羞涩又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们则会十几人挤一个房间,甚至直接拿睡袋睡在大街上!

仅凭这点,就能看出艺术节的不凡魅力了。

不过,“爱丁堡艺术节”其实是个非常不准确的概念。

因为在几乎同一时间,将有三个主要的艺术节一起妆点这座城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边缘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ringe Festival)、军乐节(Military Tattoo)。

加上图书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美术节(Edinburgh Art Festival)以及稍早时候刚刚依次闭幕的爱丁堡国际爵士艺术节(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与国际电影节(Film International Festival),爱丁堡全城在长达两个月的夏季,都会沉浸到一片艺术的海洋中。

这期聚焦将先为您详解爱丁堡即将揭幕的三大艺术节,让您在打点行囊前往爱丁堡之前可以好好了解到底哪一个艺术节最对自己的口味!

1.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这是今日爱丁堡所有艺术节的鼻祖,也是最大和最正统的一个。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最初缘起于全世界都深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2年,战争不仅给英国留下了满目疮痍,也深深撕裂了整个欧洲文明,使得欧洲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和艺术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各国的艺术家们都颠沛流离。

某一天,布莱顿的格莱德堡歌剧院(Glyndebourne Opera)经理鲁道夫·宾(Rudolf Bing)与几位本地艺术家和欧洲大陆的流亡艺术家们相聚在伦敦与很多文艺圈人士聚集伦敦,聊到了惨遭战火焚毁的欧洲艺术,人人都感同身受——鲁道夫·宾本人也正是从奥地利流亡至英国的犹太人艺术家。

欧洲大陆曾经拥有萨尔茨堡音乐季等显赫的艺术盛事,但却因为经济萧条、纳粹崛起和战争而支离破碎,身为奥地利的宾提出,要在英国重新点燃艺术的火种,为饱受二战摧残的百姓提供艺术和文化方面的慰藉。

而北方之都,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因为规模适中、历史悠久、市场成熟,并且幸运的未遭战争破坏而成为了这个崭新艺术节举办的理想地点。

战后的1945年,艺术家们开始向爱丁堡行进,通过媒体造势并公布艺术节的计划,受到了爱丁堡民众的一致欢迎。

两年筹划之后,这个艺术节终于在1947年夏天粉墨登场,不少在战争期间被迫中断活动的艺术家或团体在此重新亮相,包括阔别二十年的犹太指挥大师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和他在战前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

如今的人们已经难以想象当时的动人场景将给人何等深刻的震撼,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每年全球最优秀的舞蹈、歌剧、音乐和戏剧艺术家都会在此集聚,在长达三周的时间里日夜上演,每场演出都可谓行业顶尖水平,让所有观众都难以忘怀。

而今年正值节庆的70周年,届时会有更加盛大的纪念庆祝活动。

2.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ringe Festival

相比起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正统,边缘艺术节显得颇为草根,但其特点却更加鲜明。

首先,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节;其次,它的产生本身就是一场意外:上述的第一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邀请制,只邀请了欧洲赫赫有名的大艺术团,却将相对小型的表演团体们拒之门外。

于是没有收到邀请的8家剧团便决定就地另起炉灶,自己搭台唱戏。

后来效仿他们的团体越来越多,本地市民和游客们也乐得在欣赏官方的国际艺术节之余尝尝艺术的“野味”,因而这些非官方团体的表演也越来越受欢迎,渐渐成为了同期举行的另一个艺术节。

到了十年后的1958年,这个民间艺术节正式挂牌成立,并且不无揶揄地将自己称为“边缘”,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与世界上大多数各类艺术节不同,边缘艺术节对艺术团体们完全敞开怀抱,只要想在这里演出,都可以来报名参加,如果不是排不上演出地点,那就可以在这个世界级的舞台上向观众尽情展现自己。

而组委会亦不会用挑剔的眼光来选择节目,而只是管理票务、提供演出信息和组织场地。他们物尽其用,在节庆期间把整个爱丁堡的公共设施都变成了艺术的舞台。

城里大大小小的剧院、学校礼堂、教堂、花园、艺术工作室、大学讲堂、酒吧甚至户外帐篷,凡是能搭台做演出的地方都被利用起来,而等艺术节结束,便又恢复日常使用。

如此高的利用率让全城都成为了边缘艺术节尽情狂欢的舞台背景,也大大提高了能在此演出的艺术家数目。

在2015年,全城313个场地轮番上演了3314场不同的演出,而去年这个数字又变成了316个场地和3677台演出。

铺天盖地的演出海报像狗皮膏药一样张贴在海报栏、墙体、电线杆、垃圾桶、围墙、栏杆以及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平面上。

当然,这些场地和剧目数据都是组委会登记在册的,如果再算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让人眼花缭乱的街头表演,这个数目必然还要增加不少。

3.爱丁堡国际军乐节Royal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

Tattoo并不是指纹身,而是英国军队用语。这个词汇应该是来源于荷兰语中的“Doe den tap toe”,原意为关掉龙头。

在和平时期军队驻扎时外地时,士兵们往往有自由活动时间去当地酒馆放松娱乐,而每天晚上到了回营的时分,军乐队就会派人到城里沿路行进一圈,用军鼓和小号声提醒在外饮酒的士兵们“最后一杯”,喝完后就要按时归队歇息。

而“tap toe”一词的发音渐渐成为了英语中的Tatto。这个词据传第一次出现是在英国17世纪参加西里西亚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后来就被英国军队沿用,并且逐渐演变成了用来指代军乐表演的专门词汇。

为了纪念军人们在二战中的牺牲和贡献,1950年军乐表演第一次成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锦上花,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演出规模是所有艺术节之冠,甚至能直接到爱丁堡城堡里搭起舞台演出。

军乐节也是爱丁堡所有艺术节中唯一一个拥有“皇家”头衔的,而英国军队中许多同样拥有头衔的部队也年年到此献艺,其中自然少不了苏格兰本地颇引以自豪的精锐部队比如皇家高地团(The Royal Scots)等,而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军乐队也会来此以乐会友。2015年来自中国的解放军军乐团也登台献艺,获得过好评。

在线客服
服务电话
029-89319874
156 6473 2086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