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9319874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啤酒路一号
邮箱:732554675@qq.com
彭鸣亮彩墨作品之一
彭鸣亮彩墨作品之二
彭鸣亮抽象油画作品
李兵
互联网时代,谁吃透掌握了“粉丝”,谁也就把握了市场的先机。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丝”代之以后,便成为一个社会性现象。从影视界到娱乐界,从体育界到文艺界,从时尚界到读书界,几乎都有层出不穷的“粉丝”群体,而粉丝们追捧的偶像,也是五花八门,从演艺明星到秀场新人,从著名作家到青春写手,从文化名嘴到网络红人,应有尽有。粉丝现象,已以其迅猛而强势的发展,成为当下文化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新动向。虽然对“粉丝”现象的社会、文化意义各方看法不一,但是“粉丝”文化对市场的引领作用,大家却有共识。
相对于其他领域,艺术品市场相对来说是一个小众市场,画家也谈不上是大众明星。因此,部分艺术家创作时往往会刻意躲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与观众的需求脱节。而著名艺术家彭鸣亮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起,就巧妙地运用“粉丝”文化,运用一系列方式,了解观众,培养观众,形成了一个欣赏、喜好他作品的忠实的收藏“粉丝”群。他在与观众和收藏“粉丝”群的互动中,既不断了解对方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喜好,但也不盲目迎合市场。而是切实把握市场的走向,以清醒、自觉的艺术创作力不断摸索前行。从别开生面、具有高辨识度的抽象油画,到如今的彩墨画、衍生艺术品,彭鸣亮一路走来,一路引起美术界、收藏界的关注,也引发各方热议,形成了一个超越美术圈的所谓“彭鸣亮现象”。
“我最为推崇的是毕加索那天马行空般不受陈规约束的自由创造精神”
彭鸣亮曾就读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本有机会到美国艺术类院校排名第一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当时通知书也收到了,奖学金也拿到了,但因为没有亲戚担保,最后只能无奈放弃。后转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深造,完成学业后留校任讲师,并继续从事绘画创作,1997年回国。曾多次在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图书馆举办个展,受到好评。尤其是前不久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的“链接未来———彭鸣亮艺术大展”,更是成为一次彭鸣亮“粉丝”的大聚会,受到各方关注。
“记得我第一次举办个展的时候,程十发先生就曾为我题词‘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是前辈的勉励,也一直是我始终坚守的信念。”对于艺术创新,彭鸣亮始终有自己的坚持。他最为推崇的艺术家是毕加索,“毕加索可以把正面的眼睛画到侧面去,他给人类的启迪是什么?那就是没有约定,没有规矩,没有应该,唯一就是追求美。毕加索为什么伟大,他把人类的创造力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