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9319874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啤酒路一号
邮箱:732554675@qq.com
《丑小鸭》(罗伯特·英潘 澳大利亚 1986)
25位“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210幅真迹作品,凝结了半个世纪的艺术与童趣,在万物生长蓬勃之际,远渡重洋,首次相聚。
2017年4月29日至7月28日,世界插画大展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精彩呈现。不同的画风、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文化首次交汇,放射出绘本艺术在不同时空的光芒。
《野天鹅》(杜桑·凯利 斯洛伐克 1988)
大奖背后的故事
在童书领域,美国的“凯迪克大奖”、英国的“格林威奖”、德国的“绘本大奖”、意大利博洛尼亚插画奖都称得上是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但说到全球范围的至高荣誉,则非国际安徒生奖莫属。
这个奖项以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创立于1956年。国际安徒生奖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的最高荣誉,享有“小诺贝尔奖”之称,可以说是儿童文学界的全球性奖项。
大奖创立50多年来,共有26位世界顶尖插画艺术家获得这项荣誉。这些获奖的大师,有些拥有自己的美术馆,如日本插画家安野光雅;有些已多次在全球各地举办过大型个展,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安东尼·布朗、科薇塔·巴可维斯卡等,但他们从来没有在“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的光环下共同举办展览。半个世纪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已有9位艺术家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们的作品或散落于世界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或归于私人收藏、遗留子女手中。逐个联系并说服作品所有者共同参展,绝非易事。庆幸的是,知名国际出版人Michael Neugebarer受邀担任展览顾问,凭借他在儿童绘本界数十年的耕耘,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邮件、亲自拜访,踏遍半个地球,历时多年才促成此次大师级插画作品空前大展,除了2016年大奖得主贝尔纳女士的作品未来得及纳入,其余25位插画家210幅真迹全部呈现,才有今天得以有幸从方寸之间的艺术精华窥见艺术大家的恢宏世界。
《野兽国》(莫里斯·桑达克 美国 1970)
原作的震撼力
经常逛美术馆的人都知道,原作和印刷品、复制品的差别是很大的。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在原作面前,才能感受到艺术的震撼力。
比如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丹麦艺术家依卜·斯邦·奥尔森的几组作品,是现今已经很罕见的赛璐璐片。了解动画的人都知道,在采用计算机上色之前,卡通动画都采用手绘的赛璐璐进行制作,这些透明的纸张用来在拍摄之前跟踪和绘制动画人物。奥尔森从小就喜欢用铅笔素描日常生活,1942 年正式踏入彩色绘图世界,为报纸、杂志绘制时事漫画,训练出极其灵活幽默的笔触。在丹麦,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作品,“你为我的童年画上色彩”是丹麦人送给奥尔森的人生脚注。2012 年1 月15 日,依卜·斯邦·奥尔森与世长辞,丹麦媒体以“这一天,图画死了”(The day the graphics died)向其致哀。
欣赏原作,我们可以近距离看到画家细腻的笔触和天马行空的创意。罗伯特·英潘的作品《丑小鸭》,科薇塔·巴可维斯卡的作品《小小花国王》《灰姑娘》以及罗杰·米罗的《小烧炭工》等,不约而同地运用铅笔、剪纸艺术等复合媒材实现画作质感。第一次看到这幅《丑小鸭》的原作时,其传递的直击心灵的美,瞬间让人热泪盈眶。
《格林童话》(斯凡·欧特 丹麦 1978)
罗伯特·英潘是1986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1936 年出生于维多利亚州的吉朗。从当地的艺术学校毕业之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为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将科学调研成果绘制成图像记录。这段经历训练出他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写实功力。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画风极其细腻、写实逼真,却又不完全像照片一样忠实再现,而是具有深厚的绘画功力,构图、层次、场景、氛围都富有戏剧张力,雄浑大气,流淌着古典绘画功力的沉稳优美。
和英潘不同,科薇塔和米罗的作品融合了当代艺术的时尚感。现年已89岁的捷克国宝级艺术家科薇塔·巴可维斯卡1928年出生于布拉格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歌手,母亲是外语老师。所以柯薇塔从小就在书本、绘画、音乐的熏陶下成长。早年深受现代艺术熏陶的柯薇塔,醉心于康定斯基、克利、米罗、毕加索等艺术家的作品,发展出构图简洁、形色明快的视觉艺术风格。自1961 年以来举办过数十次展览,但直到成为母亲之后,才开始尝试为孩子绘制童书。她是第一位让灰姑娘穿上高筒靴的艺术家,这位满头白发的捷克老太太,至今仍旧笔耕不辍,像个优雅的嬉皮士,浑身上下都充满活力、童心与自我主张。
《沼泽婆婆酿酒的传说》(依卜‧斯邦‧奥尔森 丹麦 1972)
罗杰·米罗是2014 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殊荣的拉丁美洲创作者。他的童年里没有迪士尼,没有超级英雄,只能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在当时,巴西有许多才华洋溢、思想自由奔放的建筑师、设计师及画家,这些前辈的图像创作,对米罗的艺术养成有很多启发。米罗拥有工业设计学位,创作了上百件作品,涵盖诗集、短篇小说、剧本以及童书绘本。他的故事经常取材于巴西民间故事与传说,融合拉丁美洲嘉年华式的缤纷色彩,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立体派、欧普艺术等现代艺术风格,创作出极其强烈的视觉语汇。
《书中花园》(罗伯特·英潘 澳大利亚 1986)
理解这世界,才会深爱这世界
国际安徒生奖的历史漫长且有趣。许多知名童书创作者都是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如创作了世界上最酷的猩猩的安东尼·布朗,奥地利绘本女王莉丝白·茨威格、永远的“野兽国”国王莫里斯·桑达克,法国画家汤米·温格尔等。2016年这项大奖花落中国,授予了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
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绘本创作潮流。所以这次展览也按照时间轴为动线,以10年为一个周期划分为5个展区。
回顾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半个世纪以来的大师作品,我们走进的绝对不是天真无邪的无菌室,而是真正的现实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生崎岖坎坷,受尽人世间一切苦难带来的煎熬与痛苦,因此,他的作品中也逃不开这些悲苦的经历,善良勇敢的美人鱼化成了泡沫,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想中冻死街头⋯⋯他通过童话毫不避讳地向读者传递了现实世界的美好和残酷。百年后,获得安徒生奖插画家大奖的插画家们,不约而同通过他们的笔触诠释真实世界的全貌。他们通过画笔展示了世界恐惧、愤怒、不安、暴力、危险的一面,却没有因此抑制孩子们充满幻想的童真,反而增加了对未知的好奇。
《灰姑娘》(科薇塔·巴可维斯卡 捷克 1992)
法国插画大师汤米·温格尔主张:“让孩子面对恐惧,他们才知道如何克服恐惧。” 1998 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师大奖”评审团盛赞汤米·温格尔是“儿童绘本创作世界的大巨人”。他的作品创新、叛逆又独特,有时甚至非常人所能接受。他的童书创作,总不忌讳让孩子看到生活的黑暗面,比如1961 年的《三个强盗》证明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非好即坏。
《沼泽地的孩子们》(罗杰·米罗 巴西 2014)
美国插画大师莫里斯·桑达克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美国本土插画家。他曾直言:“童书世界有很多禁忌。那些对于孩童所感所想的概念,都不是真实的。我们想让孩子看兔宝宝、小白菜、蓝天白云之类的烂东西。这真是对付小孩的阴谋,现今仍是。如果总是假设孩童都是纯真、没有想法的话,那干吗还给他们东西读?”桑达克自小体弱多病,面对死亡的恐惧、母亲无尽的眼泪和躁郁,所有这些负面记忆都构筑了桑达克性格中的阴暗面。躺在病床上无法外出时,桑达克只能望向窗外,画下观察到的事物。他认为:“小朋友需要通过幻想故事来宣泄情感。这是让他们驯服‘野兽’的最佳方式。”因此,就有了风靡全球的经典绘本《野兽国》,并被改编成动画、音乐剧、电影,成为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这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冒险故事,是主人公麦克斯对周围混乱世界的探索,也是每一个人对混乱的童年与青春的探索。
《小小花国王》(科薇塔·巴可维斯卡 捷克 1992)
细细品读这些艺术大师的画作,会发现他们从未自我设限是为孩子作画。因此,他们的创作不分老少,任何年龄都能受到感动、启发。
正所谓“有过痛苦,才知众生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恰恰就在于,像安徒生一样,他们都曾经与自己内心的孩子和解,更深知孩子的理解深度与弹性超乎大人一厢情愿的认知,更让我们明白,即使我们遭遇残酷的世界,也不要放弃对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