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9319874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啤酒路一号
邮箱:732554675@qq.com
上一次的小整理,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在此谢过,颇感鼓舞。
但也有部分人质疑,认为我发的是现代作品,是恶搞,还有的说没文化;还有的说我见笑于大方之家;还有人说这是误人子弟;更有人说我应该严肃认真地写。
首先,感谢各位的批评、揶揄、挖苦和指正,也感谢那些喷、射。不管怎样,批评也好,谩骂也好,都有些意义,需要我反思,也需要我总结。
这里,请允许我说说我的一点浅薄的反思之见。
我想说的是,这个艺术啊,他本来就是多元的,同一幅作品带给您的是审美,带给别人的是愉快乃至欢乐,这也是一种阅读和理解,从古至今,怎样才叫阅读和理解,没人拿得出来一个标准。不能说,看到了作品中的幽默,就是误人子弟。如果这样,那喜剧类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就不该存世?周星驰的无厘头也该反思了。恶搞?这个呢,我不知道说啥好,不知道哪里看出来恶了,“心不污,恶从何来?”也不是亵渎经典,何恶之有呢?故宫还推出了清代帝王的系列再加工的作品,剪刀手都出来了,我们寻找一点幽默又有啥不为所容呢?是不是现代作品,还有是不是后人仿的,借用马未都先生的话来说,书画这东西历来就说不清。如果有朋友能指出哪些是仿品且言之有据,请赐教。如果无据,请冷静。喷谁都会,尤其是无理由无依据的喷,是吧?何况喷久了对唾液腺不好——容易干涸、结痂。
我发的这些美术作品,其中九成以上,我知道传统的惯用名,知道美术史和教材中是怎么写的,怎么介绍的,可问题是,我们这里不是学校教育,也不是高考培训班,何必搞得那么严肃呢,何必非得一定要拾人牙慧、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呢?别人怎么解读艺术作品和我怎么解读作品,乃至朋友们怎么解读作品,这谁也管不了,谁也没那个闲心去管,管这个干啥呢,我们也不犯法,我们也不祸国殃民,我们误人子弟能误几分?一部分人认为,不严肃对待学问就是误人子弟,这种观点杞人忧天了,太低估读者尤其是子弟们的鉴别力和鉴赏力了。看看幼儿园的孩子,谁也没教怎么谈对象,他照样啥都会。低估别人就谈不上尊重,更谈不上礼貌。好为人师、照本宣科、高高在上都不好,你累我累大家都很累。放松点,这里没有考官,这里也没有谁居心不良或者动机不纯,大家就是看点意思,找点幽默,顺带着感受一下艺术,这不挺好么,何必那么正儿八经地累呢?
愉人愉己的同时,捎带着增加一点艺术气息,没想教书育人,也没想百年树人,更没想看了我的东西就让谁收获良多。孔子弟子三千,贤达才七十二,成才比例不可谓高,我连教育都不想教,又何必拿太严肃的标准来衡量“难得一笑”的内容呢。放下紧绷的神经,相信大家的鉴赏能力、纠偏能力。相信别人而不是低估别人,这样的世界才不至于那么“没谁就不行了”。时代残酷竞争,大家都挺累的,在艺术的空间里找点艺术气息,再找点幽默,这挺好,我们不想搞得那么一本正经。教育这样的重任我担不起,我也从不想担。瞎说是难免的,因为不瞎说的人请举个例子?任何人的说法都难免有错,有错就是瞎说么?那谁还敢说呢?群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我在瞎说,这就像没人把电影里的东西当词典一样。
放松,需要的不是放大镜,需要的是看江河万古流,不为谁止。